细数博物馆藏战国出土玉器

图5-19《双龙形玉珩》

长8.8、宽1.9、厚0.2厘米

湖南省临灃县九里茶场1号墓出土

湖南省博物馆藏

安徽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一件玉珩,器作半圆弧形,呈二龙首合体。两端琢出龙首,口微张,并在两龙首鼻部各钻孔。龙身表面饰阴刻云纹,线条细巧,宛转自如。龙身中部偏上钻有一孔。两面纹饰相同(图5-20)。

图5-20《双龙首玉珩》

长11.7、宽2.5、厚0.35厘米

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墓出土

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

重庆涪陵区小田溪墓群出土一件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玉珩,青玉质,两端有黄褐色沁斑,形若圆环的三分之一。其两面两端刻出简约的龙首形,线条不平滑,粗细不一。龙首口部各有一孔,孔不太圆整。龙身正中偏上有一较小的圆孔。龙身表面无纹饰(图5-21)。

图5-21《素面玉珩》

长7.6、宽3.1、厚0.35厘米

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墓群12号墓出土

重庆市博物馆藏

战国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璜,其形制大多作扇形,并雕镂各种纹饰,颇为精致,也可见玉璜作为佩玉、瑞玉、祭玉的重要性。如:

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玉、石璜51件,其中玉质49件,计有16对和17个单件。其中出自主棺的有37件,计13对和11个单件(除1件出自外棺,余皆出自内棺)。墓主腰部以上有9对和4个单件;腰部以下有4对和6个单件。陪葬棺和椁室出12件,为3对于和6个单件。主棺内出的玉璜,器体较大,制作较精,陪葬棺和椁室出的玉璜,较小,且粗糙。璜的大小不一,装饰有异,可分为谷纹、云纹、金缕、透雕(图5-22,兼具云纹和透雕)、素面(图5-23)五种。以曾侯的地位,王璜制作精致,多成双成对数量众多,形式多变,且多放置于重要位置,可见玉璜即使是作为佩玉,也显示其身份、地位之尊贵。

图5-22透雕玉璜

长15.2、宽4.6、厚0.6厘米

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

湖北省博物馆藏

图5-23《素面玉璜》

上:长12.8、宽3.7、厚0.4厘米

下:长13.1、宽3.8、厚0.35~0.5厘米

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

湖北省博物馆藏

湖北汉阳县熊家岭楚墓出土的1件玉璜,除周边琢出齿脊,顶端琢出突起的山字形突出于弧形轮廓之外,并在“山”字中部钻有一孔,形制较一般的玉璜特殊11(图5-24)。

图5-24《异形玉璜》

长7.6、宽1.9、厚0.3厘米

湖北省武汉市熊家岭楚墓出土

湖北省丹江口市吉家院墓地出土1件战国中期的异形玉璜,以青玉制成。璜之两端呈同一直线,其内侧伸出对称的勾云状扉,应为表现龙之两爪,颇为特别。璜身偏上部位有一穿孔(图5-25)

图5-25《素面异形玉璜》

长7.8、宽2.5厘米

湖北省丹江口市吉家院墓地出土

湖北省丹江口市博物馆藏

浙江安吉县垅坝村出土一对玉璜,玉质受沁呈鸡骨白色,表面有黄色土沁和灰色结晶斑。器之两面饰较为匀整的云纹,边缘雕琢成扉牙。中部有小孔,用以系挂(图5-26)。

图5-26云纹玉璜

长8、宽1.5、厚0.25厘米

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垅坝村出土

浙江省安吉县博物馆藏
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

电 话:010-87664115(传真)

官方网站:www.cjade.cn

地 址: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9号联合国际大厦乙段B610-611号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