闰土是什么梗

小时候,闰土叫鲁迅“迅哥”。

多年后,闰土见了鲁迅,称呼“老爷”。

故乡是美好童年,故乡是人情世故,故乡是时代变迁。

还记得,鲁迅《故乡》中,那个经典的画面吗?

“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,下面是海边的沙地,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,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,项带银圈,手捏一柄钢叉,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,那猹却将身一扭,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。”

这是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印象。

人生在世,过客很多,若是不见,许是想念,若是再见,时隔多年,只怕是“迅哥”变成了“老爷”,物是人非,明明在眼前,却心里远了。

闰土刺猹,看似赢了,实则输了,他战胜了物理上的猹,却输给了岁月,逃脱不了命运,多年后,一声“老爷”,让他清醒的认识到,时世艰难,人生如蝼蚁。

即便如此,他还是拿出了自家最好的东西,谦卑的说道,“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。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,请老爷……”

欲言又止,那心情是何等的复杂?

既想亲近,又怕人家看不上,一句话,卑微的爱,让人心疼!

其实,此时的鲁迅,家道中落,也不是当年的公子哥了。

但是,俗话说得好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

那么,鲁迅的家庭,到底是怎样的家庭呢?

众所周知,鲁迅不姓鲁,姓周,原名周树人,所以才有了“你们要抓鲁迅和我周树人有什么关系?”或者说“你们要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?”的梗,真是无解!

鲁迅家在绍兴,是当地的名门望族,这种强大,非一代人之功。

就拿读书来说,鲁迅小时候在三味书屋读书,恩师寿镜吾,这位老先生秀才出身,属于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、文化名人,一年收学生不过8人,鲁迅就是其中之一,可想而知,一般家庭的孩子,能有机会在寿镜吾门下读书吗?

再说鲁迅的祖父周介孚,乃翰林出身,不过,后因科场案入狱,周家开始走向了衰落。封建社会,一人兴家族,当那个灵魂人物不在的时候,也往往预示着整个家族的衰落。

那个年代,讲究门当户对,鲁迅的爱人,名叫许广平,许家也是了不起的人物,号称“近代广州第一家族”,出过很多大官大将,许广平的祖父许应骙,还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,官拜浙江巡抚,朝廷二品大员。许家后人,不少是民国时期的军政要员,许广平的堂兄哥许崇智,还是黄埔军校创立人。

猜想一下,民国时期,有多少人总要给鲁迅几分薄面吧?

如果去浙江绍兴旅游,看过鲁迅故居,必然会有深刻的体会,明白鲁迅的家世究竟有多显赫?

确切说,分为周家老台门和新台门,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居,清代建筑,门悬“翰林”匾额,坐北朝南,占地3000多平方米,四进院落,是绍兴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建筑群。

鲁迅故居在周家新台门,也是周氏家族聚居的地方,一共六进院落,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,大小房屋80多间,鲁迅的童年,就是在此生活,连通后面的百草园,面积那就更大了,百草园是雅称,实际上是周氏家族共有的大菜园,占地面积大约2000平方米。

三味书屋在鲁迅故居东70米处,隔河便是周家老台门,鼎盛之时,周家在绍兴,绝对是名门望族,大户人家,所以说闰土见了鲁迅,叫一声“老爷”,也是合情合理,即便家道中落,也远不是寻常人家可比。

闰土的一声“老爷”,是闰土饱经人世沧桑之后,彻底的明白,自己跟“迅哥”的差距有多大?

有时候,退缩,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。

闰土的一声“老爷”,叫醒了很多人,有人活成了闰土,有人活成了猹,还有人活成了地里的西瓜。

不少网友表示,原来我才是那只猹.。

​好吧,咱们就说一说猹,猹是什么动物?

猹是獾的一种,有的地方叫狗獾、獾狗子、獾猪,2007~2011年,对上海郊区的野生狗獾调查,仅发现野生狗獾22只。2015年,湖南将狗獾列入《湖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》。据悉,狗獾现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。

很显然,那些说自己是猹的网友,是不是错估了自己?